本報訊(記者 安羽)中國數千年曆史中武藝高強、英勇善戰的將領很多,為什麼眾多英雄都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,唯有關羽獨受後世崇拜?昨日,成都故事主辦方邀請了武侯祠博物館研究部主任、央視“百家講壇”《解碼關公》主講人梅錚錚,為大家剖析了中國武聖關羽走上神壇的根源。
  關羽字雲長,今山西運城人。他生活於距今1800年前的三國時代,是三國蜀漢勇將。梅錚錚認為,關羽“忠”“義”兩全,或許就是人們對關羽的崇拜能夠穿越千年經久不衰的奧秘所在。關羽降曹是其義薄雲天的序曲。當年曹操將關羽“拜為偏將軍,禮之甚厚”,但他堅定選擇離曹歸劉,不為曹操優厚待遇所動,不管劉備當時的境況如何都要跟隨,這是關羽的“忠”。孟子雲:“生亦我所欲也,義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捨生而取義。”而關羽則成了“義”的典範。關羽當年下邳戰敗被俘而降曹,並不是令人羞恥的行為。他不為曹操各種利誘所動,毅然回到劉備身邊。這不僅是忠,更是一種大義。
  梅錚錚認為,“忠”和“義”原本就屬於兩個不同階層的不同道德價值範疇。忠,是下臣對於君主的態度;義,是兄弟、哥們之間的交情。一個是統治階層,一個是被統治階層,二者間難以平等相處。所以自古以來,國人心中都認為“忠義不能兩全”。從關羽身上發現他能將二者兼容、統一,甚至將忠義雙全做到極致,從而贏得歷朝歷代朝野上下的普遍認同。關羽打破了忠義不能兩全的界限,成為中國曆史上忠義雙全唯一之人——有了忠義的道德品質,再加上關羽武功超強的本領。後代人認為正因為關羽這種超人的武功,使得他能踐行忠義之舉。
  我們都熟悉的故事“美髯公千里走單騎”“會古城主臣聚義”“關雲長義釋曹操”“關雲長義釋黃漢升”等,均屬於文學虛構。民間通過多種傳播途徑,對關羽的義加以渲染、擴大、定型,使之更加深入人心。並因此演繹出更加傳奇的情節,使關羽走上了聖人的神壇。  (原標題:關羽是如何走上神壇的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y29fydm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